News  |  CUSEF News
2021-01-27

香港中美论坛2021

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香港中美论坛”,评估双边关系的未来发展,以及研究两国的关键问题和合作领域。是次论坛的主题“当前的中美关系:方向与路径”
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香港中美论坛”,评估双边关系的未来发展,以及研究两国的关键问题和合作领域。是次论坛的主题“当前的中美关系:方向与路径”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挑战,以及美国新任总统拜登就职的新局面,中美关系现正处于关键时刻。关心中美两国的领袖于2021年1月26日出席由中美交流基金会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大型国际网络研讨会“香港中美论坛”。研讨会以“当前的中美关系:方向与路径”为主题,探讨中美关系最新发展。专家们一致认为,中美关系正面临着深刻的变化,必须努力使国际社会恢复稳定。

超过40多位历任各国元首和官员出席研讨会,包括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兼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Romano Prodi)、美国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Carlos Gutierrez)、中美交流基金会主席兼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以及来自美国、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的现任政府官员、商界领袖和知名学者。他们在网络世界聚首一堂,共同探讨当前双边关系面临的挑战。讨论重点是在美国新一届政府的领导下,中美两国应如何推进双边关系,并借此机会确定两国的合作领域,以应对气候变化、环境、粮食安全、网络安全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全球性挑战。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论坛上致欢迎辞时强调,随着美国第46任总统的上任,希望世界两大经济体的关系开始改善,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动力。她并指出,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拜登都曾表示在未来的重要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特别是在对应全球疫情方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先生对中美贸易和政策谈判取得进展表示乐观和具希望。他认为中美要寻求合作共赢,首先要通过重启和完善多层次接触机制来重建互信,并最终以对话为根本渠道来应对问题和挑战,管理双方关系。他强调,两国必须重塑和重启经贸关系,因为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除此之外,在风险加剧的时代,全球治理至关重要。多位出席者在会上强调对美国新总统的乐观态度,但也坦言,由于两国固有的政治框架,双方仍将面临挑战。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表示:“我认为尽管新政府上台,中美关系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不过双方会有更多对话。”他亦指出:“美国内部的紧张关系,加上与中国竞争的看法在共和党和民主党中都普遍存在。因此,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对话和交换意见。”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强调,考虑到需要立即解决的风险和问题,所有国家都在寻求减少分歧和不稳定性,而解决问题就必须要在全球有领导地位的美国参与,特别是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不过,他指出:“美国必须首先控制住其首要问题 —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肆虐,然后才能帮助其他国家。”

美国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强调中美完全脱钩的负面影响。他坚信中美双边关系不应该是单纯交易的关系,而应该是鼓励建立更多战略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增加合作领域的同时,也要消除双方摩擦。他表示:“当你称某人为敌人时,他们就会成为你的敌人。我们(美国)不是中国的敌人,我也不认为中国是我们的敌人。言语很重要。”美国前贸易代表希尔斯(Carla Hills)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她预测美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她看来:“我们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打交道的时候将更重视外交手段。”

在今天研讨会的闭幕致词中,中美交流基金会主席董建华提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拜登总统都拥有应对全球挑战的共同目标,包括气候变化和新型冠状病毒病。他强调,国际社会需要所有国家遵守同样的规则体系。中国将努力保护规则体系,维护全球和谐。在谈到合作领域时,董建华先生指出:“拜登总统曾说过,他的四个优先事项是疫情、经济、气候变化和种族不平等。毫无疑问,两国至少可以在前三个项目优先合作。”他更表示:“现在是时候翻过过去几年消极的一页,重新开始互相合作。”

按此观看论坛特辑。


Read next
Join our mission
More about our work
We support the China-U.S. relationship as a whole by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solutions that advance the common good.
We initiate and maintain trust-building measures through innovative programs, events, and conferences.
We are known for facilitating exchanges for students and faculty from the world’s leading institutions. Over 2,000 U.S. students have experienced this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