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9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世界正在走出疫情,中美关系也要走出困境

尊敬的中美交流基金会主席赵令欢先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长毕井泉先生,前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女士,伯恩斯大使,博卡斯大使,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以视频方式重游故地,出席“香港中美论坛”,与各位新老朋友共话中美关系,共探前行之路。

中美交流基金会2008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动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建设性对话和多元化交流,为促进中美交流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首先要对基金会创始主席董建华先生和包括各位在内长期关心支持中美关系的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2008年我在驻美国使馆担任公使,董主席风尘仆仆,日夜兼程,为促进中美交流合作辛勤奔波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本次论坛以“中美关系:变局与进展”为主题,与当前形势和中美关系十分契合,体现了危机中觅新机、变局中开新局的辩证思维和主动精神。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乌克兰危机延宕不绝,中东地区硝烟又起,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多。
同时,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愿望更加强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阻挡。

过去几年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陷入建交以来最低谷,同时要求制止中美关系螺旋式下滑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在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引领下,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近来中美关系出现了止跌企稳的积极迹象。双方开展了一系列高层交往。美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总统气候特使克里等先后访华,韩震副主席赴美出席联大一般性辩论并与美方进行双边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刚刚应邀访美,同美方进行了坦诚、深入、实质性、建设性沟通,共同发出了稳定中美关系的积极信号。

双方都认为中美保持对话是有益且必要的,都希望中美关系尽快稳下来、争取好起来,都同意朝着实现旧金山元首会晤共同努力。双方启动了一系列对话机制。中美亚太事务、海洋事务、军控和防扩散、外交政策磋商等陆续展开;双方成立经济工作组、金融工作组,两国商务部建立包括工商界在内的沟通渠道和出口管制信息交流机制;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同美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开展了新一轮中美气候磋商。

中美两个大国有差异有分歧,但更有不容忽视的共同利益, 应该也必须通过对话拉长合作清单、管控分歧和矛盾。

双方激活了一系列交流合作。习近平主席会见访华的美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一行、美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中美友城大会上周在苏州召开,双方议会交流、地方合作日趋热络。两国人文交流好消息不断,中美客运航班将增至每周70班,中国恢复赴美团队游,简化签证申请手续,还将为畅通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

不久前我到访习近平主席1985年首访、2012年再次访问的艾奥瓦州,切身感受到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很高兴看到珍视中美友谊、支持中美关系的人越来越多地站出来,尽心出力发声。

各位朋友,毋庸讳言,中美关系仍面临严峻挑战,稳定和改善中美关系依然任重道远。

重中之重,是找到中美两个大国新时期正确相处之道。习近平主席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为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指明了正确方向。当务之急,双方要朝着实现旧金山元首会晤的目标共同努力,排除干扰、营造氛围、创造条件。

要通往旧金山,需要重回巴厘岛共识。把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落到实处,将拜登总统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新冷战”、不支持“台独”、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等表态落到实处。

要通往旧金山,需要做好全过程管理。“通往旧金山”不能靠“自动驾驶”,对话前要营造良好氛围,对话中要积累正面成果,对话后要扎实推进落实。东道主要尽地主之谊,不能制造新的事端和障碍,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要通往旧金山,需要双方相向而行。用行动排除干扰、管控分歧,不逾矩、不玩火、不折腾,按照“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等重要敏感问题;以诚意加强对话、开展合作,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件件造福两国百姓的实事做起,为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添砖加瓦。

世界正在走出疫情,中美关系也要走出困境。欢迎两国各界人士多走动、多对话、多交流,逐步消融误解误判的坚冰,构筑更多相互了解的桥梁。

希望中美交流基金会和在座各位继续发出理性声音、贡献智慧力量,培育两国友好的民意和社会基础,为中美关系回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轨道作出新贡献。预祝此次“香港中美论坛”圆满成功!希望香港这颗“东方明珠”更加璀璨!期待中美关系明天会更好。

谢谢!


Read next
Join our mission
More about our work
We support the China-U.S. relationship as a whole by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solutions that advance the common good.
We initiate and maintain trust-building measures through innovative programs, events, and conferences.
We are known for facilitating exchanges for students and faculty from the world’s leading institutions. Over 2,000 U.S. students have experienced this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