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Work  |  Education
2024-04-22

中美交流基金会总裁周建成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中国论坛上致辞

援引已故肯尼迪总统关于赢得世界各地人民民心的号召;

呼吁美中关系“正处于拐点,但也是机会…进展是可能的”


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总裁周建成近日在第五届哈佛肯尼迪学院中国论坛上致辞,表示美中关系“正处于拐点,但也是机会……进展是可能的”。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和肯尼迪学院首任院长、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格雷厄姆·艾利森等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

肯尼迪学院中国论坛 4 月 21 日至 22 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哈佛大学主校区举行,这是一个一年一度由学生主导的论坛。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在动荡时代重建信任”,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半导体和地缘政治的全球治理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等领域的争议与合作。

在开幕式上,谢大使、艾利森教授和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博士共同呼吁,1979 年 1月,美国前总统卡特和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领导实现了美中关系正常化;45 年后的今天,美国和中国极需改善双边关系。

兼任世界卫生组织亲善大使的周建成先生在香港通过视像参加论坛并发表了演讲,称中国论坛在肯尼迪总统去世 61 年后的今天举办,具有象征意义和必要性,正如这位前总统呼吁要赢得“不仅是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更是世界各地人民的心”。

“显然,当我们审视双边关系时,美中关系已经到了一个拐点,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周建成说,“去年 11 月拜登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在加州的会晤证明,通过在遏制芬太尼、恢复军方交流、扭转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取得进展是可能的。”

周建成也谈到了在恐惧和不信任加剧的当下采取有节制反应的重要性,“不要将批评视为攻击,将其视为对话、沟通与和平的公开邀请。批评,也可以是我们最亲近的人、那些实际更关心我们的人所表达的担忧。 ”

还有不少知名人士也受邀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包括:美国前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董云裳(Susan Thornton);哈佛大学中国项目主任东尼·赛奇教授 (Tony Saich),他 1976 年曾以学生身份首次访华;印尼投资协调委员会主席、前贸易部长吉达(Gita Wirjawan)等。


Read next
Join our mission
More about our work
We support the China-U.S. relationship as a whole by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solutions that advance the common good.
We initiate and maintain trust-building measures through innovative programs, events, and conferences.
We are known for facilitating exchanges for students and faculty from the world’s leading institutions. Over 2,000 U.S. students have experienced this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