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9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世界正在走出疫情,中美關係也要走出困境

尊敬的中美交流基金會主席趙令歡先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理事長畢井泉先生,前美國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女士,伯恩斯大使,博卡斯大使,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很高興以視頻方式重遊故地,出席“香港中美論壇”,與各位新老朋友共話中美關係,共探前行之路。

中美交流基金會2008年成立以來,致力於推動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建設性對話和多元化交流,為促進中美交流合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首先要對基金會創始主席董建華先生和包括各位在內長期關心支持中美關係的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2008年我在駐美國使館擔任公使,董主席風塵僕僕,日夜兼程,為促進中美交流合作辛勤奔波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

本次論壇以“中美關係:變局與進展”為主題,與當前形勢和中美關係十分契合,體現了危機中覓新機、變局中開新局的辯證思維和主動精神。

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烏克蘭危機延宕不絕,中東地區硝煙又起,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多。
同時,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願望更加強烈,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可阻擋。

過去幾年中美關係遭遇嚴重困難,陷入建交以來最低谷,同時要求制止中美關係螺旋式下滑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在習近平主席和拜登總統引領下,在雙方共同努力下,近來中美關係出現了止跌企穩的積極跡象。雙方開展了一系列高層交往。美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總統氣候特使克里等先後訪華,韓震副主席赴美出席聯大一般性辯論並與美方進行雙邊會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剛剛應邀訪美,同美方進行了坦誠、深入、實質性、建設性溝通,共同發出了穩定中美關係的積極信號。

雙方都認為中美保持對話是有益且必要的,都希望中美關係儘快穩下來、爭取好起來,都同意朝着實現舊金山元首會晤共同努力。雙方啟動了一系列對話機制。中美亞太事務、海洋事務、軍控和防擴散、外交政策磋商等陸續展開;雙方成立經濟工作組、金融工作組,兩國商務部建立包括工商界在內的溝通渠道和出口管制信息交流機制;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同美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開展了新一輪中美氣候磋商。

中美兩個大國有差異有分歧,但更有不容忽視的共同利益, 應該也必須通過對話拉長合作清單、管控分歧和矛盾。

雙方激活了一系列交流合作。習近平主席會見訪華的美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一行、美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紐森,中美友城大會上周在蘇州召開,雙方議會交流、地方合作日趨熱絡。兩國人文交流好消息不斷,中美客運航班將增至每周70班,中國恢復赴美團隊游,簡化簽證申請手續,還將為暢通人員往來提供更多便利。

不久前我到訪習近平主席1985年首訪、2012年再次訪問的艾奧瓦州,切身感受到中美關係的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很高興看到珍視中美友誼、支持中美關係的人越來越多地站出來,盡心出力發聲。

各位朋友,毋庸諱言,中美關係仍面臨嚴峻挑戰,穩定和改善中美關係依然任重道遠。

重中之重,是找到中美兩個大國新時期正確相處之道。習近平主席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為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指明了正確方向。當務之急,雙方要朝着實現舊金山元首會晤的目標共同努力,排除干擾、營造氛圍、創造條件。

要通往舊金山,需要重回巴厘島共識。把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重要共識落到實處,將拜登總統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支持“台獨”、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等表態落到實處。

要通往舊金山,需要做好全過程管理。“通往舊金山”不能靠“自動駕駛”,對話前要營造良好氛圍,對話中要積累正面成果,對話後要紮實推進落實。東道主要盡地主之誼,不能製造新的事端和障礙,不能說一套、做一套。

要通往舊金山,需要雙方相向而行。用行動排除干擾、管控分歧,不逾矩、不玩火、不折騰,按照“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妥善處理台灣等重要敏感問題;以誠意加強對話、開展合作,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件件造福兩國百姓的實事做起,為中美關係穩下來、好起來添磚加瓦。

世界正在走出疫情,中美關係也要走出困境。歡迎兩國各界人士多走動、多對話、多交流,逐步消融誤解誤判的堅冰,構築更多相互了解的橋樑。

希望中美交流基金會和在座各位繼續發出理性聲音、貢獻智慧力量,培育兩國友好的民意和社會基礎,為中美關係回到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軌道作出新貢獻。預祝此次“香港中美論壇”圓滿成功!希望香港這顆“東方明珠”更加璀璨!期待中美關係明天會更好。

謝謝!


Read next
Join our mission
More about our work
We support the China-U.S. relationship as a whole by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solutions that advance the common good.
We initiate and maintain trust-building measures through innovative programs, events, and conferences.
We are known for facilitating exchanges for students and faculty from the world’s leading institutions. Over 2,000 U.S. students have experienced this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