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Work  |  Education
2024-04-22

中美交流基金會總裁周建成在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中國論壇上致辭

援引已故甘迺迪總統關於贏得世界各地人民民心的號召;

呼籲美中關係「正處於拐點,但也是機會…進展是可能的」


中美交流基金會(CUSEF)總裁周建成近日在第五屆哈佛甘迺迪學院中國論壇上致辭,表示美中關係「正處於拐點,但也是機會……進展是可能的」。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和甘迺迪學院首任院長、克林頓政府時期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格雷厄姆·艾利森等在論壇上發表了演講。

甘迺迪學院中國論壇 4 月 21 日至 22 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哈佛大學主校區舉行,這是一個一年一度由學生主導的論壇。今年論壇的主題是「在動盪時代重建信任」,重點關注人工智能、半導體和地緣政治的全球治理以及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等領域的爭議與合作。

在開幕式上,謝大使、艾利森教授和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博士共同呼籲,1979 年 1月,美國前總統卡特和中國領導人鄧小平領導實現了美中關係正常化;45 年后的今天,美國和中國極需改善雙邊關係。

兼任世界衛生組織親善大使的周建成先生在香港通過視像參加論壇並發表了演講,稱中國論壇在甘迺迪總統去世 61 年後的今天舉辦,具有象徵意義和必要性,正如這位前總統呼籲要贏得「不僅是美國人民和中國人民,更是世界各地人民的心」。

「顯然,當我們審視雙邊關係時,美中關係已經到了一個拐點,同時也是一個機遇。」周建成說,「去年 11 月拜登總統和習近平主席在加州的會晤證明,通過在遏制芬太尼、恢復軍方交流、扭轉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取得進展是可能的。」

周建成也談到了在恐懼和不信任加劇的當下採取有節制反應的重要性,「不要將批評視為攻擊,將其視為對話、溝通與和平的公開邀請。批評,也可以是我們最親近的人、那些實際更關心我們的人所表達的擔憂。 」

還有不少知名人士也受邀參加了本次論壇活動,包括:美國前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哈佛大學中國項目主任東尼·賽奇教授 (Tony Saich),他 1976 年曾以學生身分首次訪華;印尼投資協調委員會主席、前貿易部長吉達(Gita Wirjawan)等。


Read next
Join our mission
More about our work
We support the China-U.S. relationship as a whole by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solutions that advance the common good.
We initiate and maintain trust-building measures through innovative programs, events, and conferences.
We are known for facilitating exchanges for students and faculty from the world’s leading institutions. Over 2,000 U.S. students have experienced this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