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要闻
第六届“香港中美论坛”开幕,呼吁共同领导、建立人工智能防护机制并重申和平承诺
2025-11-17

“共筑和平之环”

全球领袖、外交官、科技专家、艺术家与青年变革者共同探讨“共筑和平之环”如何重塑中美合作与全球稳定

 

香港 ( 2025年11月17日 ) — 第六届“香港中美论坛”今日在香港正式开幕。在全球面临历史性不确定性的时刻,与会嘉宾重申对和平的承诺, 并呼吁美国、中国及国际社会践行共同领导和深化合作。

本届论坛由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共同主办,并获得场地伙伴香港富丽敦海洋公园酒店的支持。论坛以“共筑和平之环”为主题,演讲嘉宾逾50位,他们聚焦科技、地缘政治与人文交流如何塑造更和平、更可预测的全球未来。当日活动吸引了300多位参会者。

全球领袖呼吁共担责任 重申和平承诺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发表题为《聚首香江,共赴未来,谱写中美合作新篇章》的致词,强调中美两国元首外交在两国关系中“指南针”和“定盘星”的作用。他说,不久前的釜山会晤,在紧要关头为中美关系校准航向。“釜山会晤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当务之急是做好全过程管理、扎实推进后续工作,特别是尽快将两国元首会晤共识落到实处,为中美关系打下稳固的基础,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谢峰还引述两国领导人在釜山会晤中的表述: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两国做伙伴、做朋友,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需要。美国总统特朗普也表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伙伴,美中关系一直很好,将来会更好,希望中国和美国的未来都更加美好。

中美交流基金会主席赵令欢(John Zhao)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中美两国能够相互成就、共担责任。他说:“美国与中国为世界贡献着各自独特的优势与愿景⋯⋯若能在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相向而行,两国必能再度携手,与各国共同发挥领导作用,为人类发展开创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全球新秩序。”

中美交流基金会总裁周建成(James Chau)则强调本届论坛在跨领域合作中的桥梁作用:“期盼本届论坛能从多方面深化交流、促进共识,从推动音乐及艺术领域的交流合作,到终结艾滋病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些领域中美皆具优势,双方携手合作必能创造更大成就。”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沈昕在发言时说,两国元首已经为中美关系定调,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如何把战略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答案体现在三个原则: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他还称,这些原则不是空话,100多年前起源福州的“鼓岭情缘”,得益于习近平主席的倡议,过去两年已有3万多名美国青年访问中国,以及不断发展的中美地方交流合作,都是这三个原则的生动体现。

前行之路的思考

多位重量级嘉宾就中美关系的战略、经济与人文层面提出深刻见解:

●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董事会主席、第十二任美国贸易代表白茜芙(Charlene Barshefsky)谈及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与稳定需求的必要性,指出:“全球化的未来无疑将造福所有国家,但前提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发展红利必须得到共享……我深切希望世界各国不要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这将是极其危险的选择。”

● 印度第28任外交秘书,印度前驻华、驻美大使拉奥琦(Nirupama Rao)审视了第三国在地缘政治竞争加剧时的角色,呼吁维护全球稳定并聚焦人类福祉。围绕论坛“共筑和平之环”的主题,她阐释道:“在我国文化传统中,圆环象征着完整、和谐与守护……当今我们探讨战略自主与多极化之时,和平共处实为国家关系的支柱。诚然,各国均需维护本国利益与安全,但维系稳定、保持平衡、恪守克制、勇担责任更至关重要。”

●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王缉思强调,华盛顿与北京之间保持长期持续对话至关重要。他指出:“和平共处与战略竞争并非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我认为中美两国依然可以在和平共存,虽然同时有激烈竞争……美国与中国都是以不同模式、不同路径处于上升阶段的大国。我们必须开展合作,必须以更具建设性的方式与对方打交道。”

● 理查德·尼克逊基金会董事会成员克里斯托弗·尼克逊·考克斯 (Christopher Nixon Cox) 宣布,“尼克逊对话”第二场会议将于论坛次日(18日)举行。他特别强调上世纪70年代其祖父尼克逊总统开启的美中交往的信任对话,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并指出:“要开展真正的对话,需要秉持半途相迎的诚意,你要去对方的土地上拜访他们、了解他们、理解他们。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屈从于对方的意志,而是要真正明白他们从哪里来、他们的立场源于何处……正是我的祖父(尼克逊),通过亲访中国,不仅与中国领导人对话,更与普通的中国人民交流,从而打破坚冰,结束了中美两国人民长达20年的互不往来。”

孟加拉临时政府首席顾问,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在当日大会的主旨演讲《人类方程式》中强调和平、尊严与机会应引领国际合作。他说,“领导力意谓著伙伴关系。权力不在发号施令,而在凝聚人心。‘共筑和平之环’无法由单一国家独力成就——必须众手同心方能成就。”

铭记共同历史:向飞虎队致敬环节

本届论坛以101岁的美国退役飞虎队老兵罗伯特·摩尔 (Robert Moore) 博士的分享拉开序幕,他回顾了二战期间美国志愿者与中国人民缔结的深厚情谊。随后的特别致敬环节“飞虎队:勇气与合作传承”再次回顾并致敬这段历史,为本届为论坛定下历史共忆与责任共担的基调。

论坛四大共识

  1. 须为新兴科技建立防护机制以推动造福社会的创新;

  2. 当今复杂国际局势中纳入第三国观点的重要性;

  3. 在全球竞争背景下重建信任的迫切性;

  4. 青年、艺术家、教育工作者与公民社会在促进人文交流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展望第二天

11月18日,论坛将继续举行闭门圆桌会议,聚焦安全、科技治理、供应链韧性与人文交流,进行深度对策研讨,并同步举办“青年领袖特别边会”。

 

关于中美交流基金会 (CUSEF)

中美交流基金会(China-United States Exchange Foundation,简称 CUSEF)是一家独立的非盈利、非政府组织,致力于为中美两国人民及其共同塑造的世界搭建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基金会由全球航运业领袖、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于2008年创立,并与两个总统机构——卡特中心(The Carter Center)及乔治·H·W·布什基金会(George H.W. Bush Foundation)合作。

自成立以来,基金会持续为来自中国、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各界领袖和学生创造了交流思想、挑战成见、建立跨越政治周期的稳固关系的机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项目包括:汇聚高层官员、军方代表与思想领袖的战略对话;覆盖约3,000名学生的中学及大学交流计划;以及两个拥有1,200多万粉丝的数字传播平台。

每年11月,基金会都举办年度盛会“中美香港论坛”,汇聚商界领袖、政策制定者、知名学者及诺贝尔奖得主。曾在论坛上发表讲话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包括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爱尔兰、新加坡、孟加拉国、东帝汶及新西兰的领导人。

更多有关资讯,请浏览中美交流基金会网站,以及香港中美论坛网站 

相关主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