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要聞
第六屆「香港中美論壇」開幕,呼籲共同領導、建立人工智能防護機制並重申和平承諾
2025-11-17

「共築和平之環」

全球領袖、外交官、科技專家、藝術家與青年變革者共同探討「共築和平之環」如何重塑中美合作與全球穩定

 

香港 ( 2025年11月17日 ) — 第六屆「香港中美論壇」今日在香港正式開幕。在全球面臨歷史性不確定性的時刻,與會嘉賓重申對和平的承諾, 並呼籲美國、中國及國際社會踐行共同領導和深化合作。

本屆論壇由中美交流基金會(CUSEF)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CPAFFC)共同主辦,並獲得場地伙伴香港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的支持。論壇以「共築和平之環」為主題,演講嘉賓逾50位,他們聚焦科技、地緣政治與人文交流如何塑造更和平、更可預測的全球未來。當日活動吸引了300多位參會者。

全球領袖呼籲共擔責任 重申和平承諾

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發表題為《聚首香江,共赴未來,譜寫中美合作新篇章》的致詞,強調中美兩國元首外交在兩國關係中「指南針」和「定盤星」的作用。他說,不久前的釜山會晤,在緊要關頭為中美關係校準航向。「釜山會晤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當務之急是做好全過程管理、紮實推進後續工作,特別是儘快將兩國元首會晤共識落到實處,為中美關係打下穩固的基礎,造福兩國,惠及世界。」

謝峰還引述兩國領導人在釜山會晤中的表述: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兩國做伙伴、做朋友,這是歷史的啟示,也是現實的需要。美國總統特朗普也表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伙伴,美中關係一直很好,將來會更好,希望中國和美國的未來都更加美好。

中美交流基金會主席趙令歡(John Zhao)在開幕致辭中強調中美兩國能夠相互成就、共擔責任。他說:「美國與中國為世界貢獻着各自獨特的優勢與願景⋯⋯若能在相互尊重與理解的基礎上相向而行,兩國必能再度攜手,與各國共同發揮領導作用,為人類發展開創更加公平、可持續的全球新秩序。」

中美交流基金會總裁周建成(James Chau)則強調本屆論壇在跨領域合作中的橋樑作用:「期盼本屆論壇能從多方面深化交流、促進共識,從推動音樂及藝術領域的交流合作,到終結愛滋病等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目標。這些領域中美皆具優勢,雙方攜手合作必能創造更大成就。」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沈昕在發言時說,兩國元首已經為中美關係定調,接下來要解決的,是如何把戰略共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答案體現在三個原則: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他還稱,這些原則不是空話,100多年前起源福州的「鼓嶺情緣」,得益於習近平主席的倡議,過去兩年已有3萬多名美國青年訪問中國,以及不斷發展的中美地方交流合作,都是這三個原則的生動體現。

前行之路的思考

多位重量級嘉賓就中美關係的戰略、經濟與人文層面提出深刻見解:

●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主席、第十二任美國貿易代表白茜芙(Charlene Barshefsky)談及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與穩定需求的必要性,指出:「全球化的未來無疑將造福所有國家,但前提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發展紅利必須得到共享……我深切希望世界各國不要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這將是極其危險的選擇。」

● 印度第28任外交秘書,印度前駐華、駐美大使拉奧琦(Nirupama Rao)審視了第三國在地緣政治競爭加劇時的角色,呼籲維護全球穩定並聚焦人類福祉。圍繞論壇「共築和平之環」的主題,她闡釋道:「在我國文化傳統中,圓環象徵着完整、和諧與守護……當今我們探討戰略自主與多極化之時,和平共處實為國家關係的支柱。誠然,各國均需維護本國利益與安全,但維繫穩定、保持平衡、恪守克制、勇擔責任更至關重要。」

●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創始院長王緝思強調,華盛頓與北京之間保持長期持續對話至關重要。他指出:「和平共處與戰略競爭並非非此即彼的對立關係。我認為中美兩國依然可以在和平共存,雖然同時有激烈競爭……美國與中國都是以不同模式、不同路徑處於上升階段的大國。我們必須開展合作,必須以更具建設性的方式與對方打交道。」

● 理查德·尼克遜基金會董事會成員克里斯托弗·尼克遜·考克斯 (Christopher Nixon Cox) 宣佈,「尼克遜對話」第二場會議將於論壇次日(18日)舉行。他特別強調上世紀70年代其祖父尼克遜總統開啟的美中交往的信任對話,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並指出:「要開展真正的對話,需要秉持半途相迎的誠意,你要去對方的土地上拜訪他們、了解他們、理解他們。這並不意味着你要屈從於對方的意志,而是要真正明白他們從哪裡來、他們的立場源於何處……正是我的祖父(尼克遜),通過親訪中國,不僅與中國領導人對話,更與普通的中國人民交流,從而打破堅冰,結束了中美兩國人民長達20年的互不往來。」

孟加拉臨時政府首席顧問,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在當日大會的主旨演講《人類方程式》中強調和平、尊嚴與機會應引領國際合作。他說,「領導力意謂著伙伴關係。權力不在發號施令,而在凝聚人心。『共築和平之環』無法由單一國家獨力成就——必須眾手同心方能成就。」

銘記共同歷史:向飛虎隊致敬環節

本屆論壇以101歲的美國退役飛虎隊老兵羅伯特·摩爾 (Robert Moore) 博士的分享拉開序幕,他回顧了二戰期間美國志願者與中國人民締結的深厚情誼。隨後的特别致敬環節「飛虎隊:勇氣與合作傳承」再次回顧並致敬這段歷史,為本屆為論壇定下歷史共憶與責任共擔的基調。

論壇四大共識

  1. 須為新興科技建立防護機制以推動造福社會的創新;

  2. 當今複雜國際局勢中納入第三國觀點的重要性;

  3. 在全球競爭背景下重建信任的迫切性;

  4. 青年、藝術家、教育工作者與公民社會在促進人文交流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展望第二天

11月18日,論壇將繼續舉行閉門圓桌會議,聚焦安全、科技治理、供應鏈韌性與人文交流,進行深度對策研討,並同步舉辦「青年領袖特別邊會」。

 

關於中美交流基金會 (CUSEF)

中美交流基金會(China-United States Exchange Foundation,簡稱 CUSEF)是一家獨立的非盈利、非政府組織,致力於為中美兩國人民及其共同塑造的世界搭建溝通與交流的平台。

基金會由全球航運業領袖、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於2008年創立,並與兩個總統機構——卡特中心(The Carter Center)及喬治·H·W·布殊基金會(George H.W. Bush Foundation)合作。

自成立以來,基金會持續為來自中國、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各界領袖和學生創造了交流思想、挑戰成見、建立跨越政治周期的穩固關係的機會。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項目包括:匯聚高層官員、軍方代表與思想領袖的戰略對話;覆蓋約3,000名學生的中學及大學交流計劃;以及兩個擁有1,200多萬粉絲的數字傳播平台。

每年11月,基金會都舉辦年度盛會「中美香港論壇」,匯聚商界領袖、政策制定者、知名學者及諾貝爾獎得主。曾在論壇上發表講話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包括日本、加拿大、意大利、愛爾蘭、新加坡、孟加拉國、東帝汶及新西蘭的領導人。

更多有關資訊,請瀏覽中美交流基金會網站,以及香港中美論壇網站 

相關主題
分享: